當智能算力以 46.2% 的五年復合增長率強勢崛起,2025 年規模即將突破 1037.3EFLOPS,企業對本地化算力的需求已從 “可選項” 變為 “必選項”。但傳統算力設備采購模式卻像一道無形的枷鎖:一次性投入數百萬購置硬件,設備剛用兩年就因技術迭代被淘汰;資產歸屬模糊導致維護責任扯皮;服務到期后設備閑置成 “電子垃圾”…… 這些難題,讓企業在算力浪潮中舉步維艱。?
海悟云 “云邊驛站” 企業級本地化私有數據機房托管服務解決方案,以創新采購模式打破傳統桎梏,通過 “資產歸屬清晰化、服務周期合理化、到期選擇靈活化” 三大優勢,為企業算力托管松綁,讓每一分投入都花在刀刃上。

資產歸屬劃界:企業輕裝上陣,風險由專業方承擔?
“云邊驛站” 在資產歸屬上采用 “硬件歸海悟,接入屬客戶” 的清晰劃分,徹底解決傳統采購中 “買了設備難管理,出了問題沒人管” 的痛點。?
海悟云作為硬件資產所有者,承擔設備采購、折舊、維護的全部責任。企業無需再為服務器、機柜等硬件的更新換代發愁 —— 當行業推出更高效的 CPU 型號時,海悟云會主動升級設備,企業無需額外付費即可享受性能提升。某電商平臺曾因業務增長需要升級服務器,通過 “云邊驛站” 模式,僅用 3 天就完成硬件迭代,若按傳統采購模式,至少需要 2 周時間和百萬級投入。?
客戶僅需保留自身接入設備的所有權,既保障了核心數據的控制權,又避免了硬件資產貶值的風險。這種 “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” 的模式,讓企業從沉重的資產包袱中解脫,輕裝上陣聚焦業務創新。?
三年周期設定:匹配企業發展節奏,避免短期決策損耗?
“云邊驛站” 將 3 年設為最短初始服務周期,看似 “約束”,實則暗藏對企業發展規律的深刻洞察。?
對企業而言,3 年是業務從起步到穩定的黃金周期。若周期過短(如 1 年),企業剛熟悉設備性能就面臨續約,易因短期波動做出錯誤決策;若周期過長(如 5 年),又可能因技術迭代導致設備閑置。某新能源企業負責人算了一筆賬:“用傳統模式買設備,3 年折舊率超 60%,相當于花 100 萬買的設備,3 年后只值 40 萬;用‘云邊驛站’,3 年租金總和比設備采購價低 30%,還不用擔折舊風險。”

3 年周期內,企業可享受到持續穩定的算力服務,海悟云也能根據長期數據優化服務方案,形成 “企業安心發展,服務動態適配” 的良性循環。?
到期三重選擇:按需應變,拒絕 “一刀切” 束縛?
服務到期后的靈活選項,是 “云邊驛站” 采購模式的點睛之筆,讓企業徹底擺脫 “買了用不起,不用又浪費” 的困境。?
續租選項適合業務穩步增長的企業。只需延續租金支付,即可繼續使用熟悉的設備,避免更換系統帶來的適配成本。某連鎖餐飲企業在首年服務到期后選擇續租,僅用 1 天就完成手續,門店收銀系統零中斷。?
購買選項為長期使用者提供實惠。設備按折舊計算歸屬權,相當于 “用租金抵部分貨款”。某軟件開發公司在 3 年服務到期后,以設備原值 30% 的價格買斷,既降低了初期投入,又獲得了設備所有權。

退還選項則為業務調整留足空間。按合同約定退還設備后,企業無需處理閑置資產,將精力轉向新業務。某教育機構因線下業務縮減,到期后退還設備,節省了近 20 萬的設備維護和存儲成本。?
在智能算力主導的時代,企業需要的不僅是算力資源,更是適配自身節奏的合作模式。海悟云 “云邊驛站” 以清晰的資產劃分、合理的服務周期、靈活的到期選擇,重新定義了企業級機房托管的采購邏輯。選擇 “云邊驛站”,企業無需再為硬件資產 “瞻前顧后”,只需專注核心業務,在算力浪潮中實現輕盈快跑。
相關新聞更多